这两日,A股市场出现罕见一幕。创立2年的上海独角兽企业智元机器人,“以小博大”收购上市企业,引发市场关注。对此,智元机器人否认“借壳上市”和“重组上市”,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具身智能赛道的资本博弈正逐渐白热化。
有望拿下行业首单
7月8日晚间,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纬新材)发布公告称,智元机器人至少收购其63.62%股份。待本次股权交易完成后,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的主体,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邓泰华,核心团队包括彭志辉(稚晖君)等。
公告还表示,本次交易如成功落地,有望成为“国九条”实施以来,新质生产力企业在A股的标志性收购案例,也是具身智能企业在科创板的首单收购案例。
相较于2023年2月成立的智元机器人,上纬新材的资历老得多,成立于2000年,总部设在上海,并于2020年9月登陆科创板,主营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不过近段时间以来,上纬新材的股票成交低迷,股价与历史高点相比大幅回撤。
记者从要约收购报告书中获悉,智元机器人通过“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两种方式拿下上纬新材的控股权。
协议转让指的是,智元机器人背后的持股平台,以每股7.78元的价格,从上纬新材的三个大股东买下股份,总价款约为9.41亿元。要约收购则是指,智元机器人出资11.67亿元,收购上纬新材37%的股权。这项交易完成后,智元机器人及其关联方的持股比例超过半数,最终拿下上纬新材的控股权。
消息一出,9日开盘后,上纬新材复牌首日表现惊艳,股价一字涨停,最终收盘9.34元,涨幅高达20.05%,成交额达1068万元。
上纬新材一字涨停。
否认买“壳”上市
21亿元买下看似毫无业务关联的上市公司控股权,智元机器人意图何在?有些观点猜测,智元机器人志在买“壳”,打算资产重组后借壳上市,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不过,这一看法被智元机器人坚决否认。
智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收购为通过“协议转让+主动邀约”方式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并非重组上市,也不是“借壳上市”,本次收购完成后,智元机器人仍将按照原有战略规划稳步推进。
此外,智元方面还强调,未来12个月内暂无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做出重大改变或调整的明确计划,也暂无对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含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明确计划,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大重组明确计划。
上纬新材的股本比例变化。
事实上,根据现行政策规则,智元机器人也不具备资产重组上市的基础条件。今年5月最新修订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审核规则》明确,科创板上市公司实施重组上市的,标的资产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不低于50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且最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1亿元。
而智元机器人成立仅两年,想要满足以上条件,着实有难度。
具身智能成投资风口
在AI大模型的浪潮带动下,具身智能是当前最火的投资风口之一。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五月,国内具身智能投资事件约有114起,融资金额超过230亿元,超越去年全年总和,不少明星企业乘着东风跻身独角兽行列。
6月19日,另一家具身智能企业宇树科技宣布完成C+轮战略融资,由中国移动、吉利控股、腾讯投资、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联合投资,工商变更后的注册资本增至3.64亿元,估值已超过100亿元。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宇树正在积极推进IPO,上市地点预计是科创板或港交所。6月23日,银河通用宣布完成由宁德时代领投的11亿元新一轮融资,估值超过70亿元。7月以来,星动纪元宣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美团领投1.22亿美元对它石智航的天使+轮融资,云深处则由达晨财智、国新基金等联合领投近5亿元融资……
身处上海大本营的智元机器人,成立两年以来一直稳居第一梯队。今年3月,智元完成了由腾讯领投的B轮融资,5月完成京东科技领投的新一轮融资,最新融资估值高达150亿元。
在产品层面,智元机器人建构了机器人“本体+AI”全栈技术,具备核心零部件自研及整机集成和制造能力,并自主训练具身基座大模型。目前拥有远征、精灵、灵犀三大机器人家族,产品覆盖交互服务、工业智造、商业物流及科研教育等多种商用场景。 7月7日,智元发布了最新的机器人灵犀X2-N,能在轮式和足式之间自由切换。足式状态下,可以手持近12斤重物稳健前行,切换到轮式形态,能轻松应对单边桥、斜坡等复杂地形。
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