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影视圈诞生于1905年。中国电影一经问世便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居然是与国粹京剧的结合。
1905年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短片《定军山》是一部无声黑白电影,时长30分钟左右,内容取材于京剧 《定军山》 的片段,主演是京剧名角谭鑫培。
在拍摄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谭鑫培凭借自己深厚的舞台功底和对表演艺术的理解,在镜头前表演了几个最拿手的片段,将京剧舞台上的精彩瞬间呈现在电影镜头前。
虽然电影没有声音,画面也略显粗糙,但谭鑫培的表演却极具感染力,成功地将京剧艺术的魅力传递给观众。
《定军山》的上映,引起了巨大轰动,这部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也是中国的首部电影。一代名伶谭鑫培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涉足影坛的表演艺术家。
谭鑫培是一名京剧演员,他1847年出生于一个京剧世家,湖北武昌人,本名金福,字望重,因堂号“英秀”,人又以“英秀”称之。他的父亲是谭志道,工老旦兼老生,家里就他一个孩子。
谭鑫培跟着父亲唱了四五年老生后,在10岁的时候随父亲到北京,11岁加入“小金奎”科班习武丑,后来改成武生和文武老生。
谭鑫培出科后,23岁的跟随父亲在三庆班搭班演出,他师从程长庚,曾得到武生杨隆寿、黄月山的点拨,后又向余三胜、王九龄、 卢奎胜受教,博众家之长,技艺精进。以演《神州擂》《三岔口》《白水滩》《八大拿》等武生戏为主。
他二十五岁时在“三庆班”名列生行第三,创造出了“文武老生”这一行当。1879年,谭鑫培第一次到上海演出。在上海,他向老生孙春恒学艺。孙春恒一反当时盛行的沉雄激昂的唱法,创造了清灵低柔的老生新腔。谭鑫培很受启发,就吸收了孙春恒的唱法。
程长庚去世之后 , 谭鑫培改搭四喜班唱老生, 与汪桂芬、孙菊仙被誉为“新三鼎甲”,并成为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的创始人。
经过谭鑫培的不断推敲磨戏后,先后演出了《桑园寄子》《定军山》《阳平关》《黄鹤楼》《挑滑车》,这些剧目受到观众的欢迎,谭鑫培也名声高涨。
谭鑫培44岁时,被选入清宫内廷戏班“升平署”,开始享受“内廷供奉”的殊遇。慈禧太后最爱点他的戏,听完之后经常赏重金给他,还曾“亲赐黄马褂”。
谭鑫培中年开始信奉佛教,与戒台寺结有善缘,常年向戒台寺进行布施,他与戒台寺的方丈妙性和尚方外之交甚厚,每年夏季他都要到这里来住几个月。
清光绪年间,戒台寺高僧盛大师给他授了居士戒,他正式成为了一名在家修行的佛教徒,人称“谭居士”。
1917年4月,谭鑫培生病,名医周立桐为他诊治,医嘱是:安心静养,不可劳累。但当时的总统黎元洪,为了欢迎广东督军陆荣廷,强行逼迫谭鑫培演出,造成他病情加重,精神也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谭鑫培心情抑郁,感到身体日衰,他向妙性方丈提出,死后要葬在戒台寺,使自己百年之后依然能够得到佛门的护佑。
妙性方丈把位于马鞍山下栗园庄村的12亩香火地赠给了谭鑫培,作为他的百年吉地,5 月10日谭鑫培逝世,死后就葬在了这里。
谭鑫培这一生一共有12个孩子,有8个儿子4个女儿,有5个儿子在梨园从艺。
在戏坛上,谭鑫培曾多次提携过梅兰芳。65岁时,谭鑫培和才19岁的梅兰芳唱《桑园寄子》,直到谭鑫培去世前半年还提携梅兰芳合作演出 《汾河湾》《四郎探母》等,为梅兰芳以后的成名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梅兰芳之子梅葆玖曾经说过:“没有谭鑫培就没有梅兰芳。”
谭鑫培是京剧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在徽调、汉调皮黄腔的基础上,通过舞台实践,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为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谭鑫培作为京剧史上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创立的谭派艺术对京剧老生行当的发展影响深远,他的唱腔圆润婉转、表演细腻传神,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后世众多京剧演员学习效仿学习他,却永远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水准。
谭鑫培的艺术成就和创新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电影演员的身份,也让人们看到了艺术跨界融合的无限可能,为后来者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树立了榜样。
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